松龕
成語(Idiom):松龕(sōng fān)
發音(Pronunciation):sōng f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神態慵懶,不拘小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松龕是由“松”和“龕”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松木柔軟,枝葉垂下,象征懶散;龕是供奉神像的小殿,表示神態慵懶。松龕形容人神態懶散,不拘小節,不思進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松龕常用于形容人懶散、不積極的狀態,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思進取、不努力工作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學習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松龕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楚策四》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楚國的宰相范蠡在楚王面前表現得懶散而受到責備。范蠡回答說:“臣雖然松龕,但松龕之上,可以置金玉。”意思是雖然自己懶散,但只要有機會,就能表現出非凡的才能。從此以后,松龕成為形容懶散但有潛力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真是一個松龕。
2. 這個學生雖然看起來松龕,但他在考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松龕”與“懶散但有潛力”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松木做成的小殿,里面供奉著一個懶洋洋的神像,表示懶散的狀態,但同時也暗示著這個人有潛力,只要有機會就能展現出非凡的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懶散、不拘小節的成語,如“懶龍”、“懶羊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課總是松龕地坐在教室里。
2. 初中生:他雖然看起來松龕,但在考試中得了第一名。
3. 高中生:他的學習態度太松龕了,要好好改進。
4. 大學生:有些同學對待學習太松龕了,沒有好好利用大學的資源。
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松龕,要時刻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