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
成語(Idiom):側記(cè jì)
發音(Pronunciation):cè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側面的記錄,暗中記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側記是指暗中記錄或記載事物的細節、情況或秘密。它強調的是以一種不引人注意的方式進行記錄,常用于形容秘密記錄或暗中記下某些重要信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側記常用于描述秘密記錄、暗中觀察或偷窺行為。它可以用于討論個人記錄日記、秘密調查、偷聽談話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大夫顏回被請到晉國參加宴會時,晉國大夫韓宣子為了考察顏回的品德,故意安排顏回坐在宴會上的側位,并秘密派人側面記錄顏回的言行舉止。最后,顏回表現出色,韓宣子對他刮目相看。這個故事中的“側位”和“記”合成了“側記”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側”和“記”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喜歡側記別人的談話,以便得到更多的信息。
2. 這本書是作者對歷史事件的側記,揭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側記”與“偷窺”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暗中偷聽他人的談話,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記錄方式,如古代的筆記、日記等。也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側目而視”、“側目而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側記老師上課時講的有趣故事。
2. 初中生:她用手機偷偷側記了同學們的對話內容。
3. 高中生:這篇小說是作者對歷史事件的側記,讓人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氛圍。
4. 大學生:他是一位熱愛側記的記者,總是能揭示一些令人震驚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