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約
成語(Idiom):附約(fù yuē)
發音(Pronunciation):fù y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附加的條約或協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附約是指在原有的合同、協議或條約之外,額外添加的約定或規定。它可以是雙方約定的補充條款,也可以是附加的條件或要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附約常用于法律、商業和國際關系等領域,用來明確原有協議的具體細節或添加額外的條款。在合同談判、商業合作或國際談判中,當雙方在原有協議上有額外需求或補充約定時,可以使用附約來達成共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附約一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十四年》:“附約而相與。”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楚國和齊國為了爭奪一塊土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終,雙方達成了一份附約,約定了雙方在該土地上的權益和責任。從此,附約成為了表示額外約定或補充條款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附約的結構是“附”和“約”兩個字,其中“附”表示附加、添加的意思,“約”表示約定、協議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雙方在簽署合同之前,請務必仔細閱讀附約中的所有條款。
2. 他們之間的商業合作,通過附約明確了雙方的權益和義務。
3. 在國際談判中,雙方可以通過附約來達成共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附約”記憶為“附加的約定”。可以通過將“附”和“約”兩個字進行聯想,將“附”聯想為附加、添加的意思,將“約”聯想為約定、協議的意思,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繼續學習與法律、商業和國際關系相關的詞匯和成語,以加深對這些領域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和朋友之間有一個附約,每天放學后一起回家。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在考試前給我們發了一份附約,要求我們不得作弊。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為了保護環境,制定了一份附約,規定禁止亂丟垃圾。
4. 大學生(19-22歲):我和室友之間簽訂了一份附約,約定了居住和學習的規則。
5. 成年人(23歲以上):在工作合同中,公司和員工之間有一份附約,明確了雙方的權益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