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冒
基本解釋
觸犯;冒犯。《周禮·秋官·士師》“四曰犯邦令” 漢 鄭玄 注:“干冒王教令者。” 賈公彥 疏:“ 鄭 云干冒王教令者,謂犯邦令不肯依行。” 唐 柳宗元 《上廣州趙宗儒尚書陳情啟》:“竊以動心於無情之地,施惠於不報之人,古烈尚難,況在今日?而率然干冒,決不自疑者,蓋以聞風之日久,嚮德之誠至。”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講書狀》:“干冒圣威,臣無任云云。” 明 無名氏 《尋親記·勸勉》:“休要頑,休要攪,一時非禮相干冒,從今有過須當教。”
成語(Idiom):干冒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m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冒險;冒頭干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冒是一個表示冒險、冒頭干事的成語。干,指勇敢行動;冒,指冒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敢于冒險、冒頭干事的精神風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冒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敢于挑戰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探索新領域的精神狀態。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勇往直前,不怕困難,勇于創新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干冒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干冒這個成語的意義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跡有關。他們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毫不猶豫地冒險行動,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而奮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和冒都是動詞。干表示勇敢行動,冒表示冒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創業的道路上一直干冒著風險。
2. 這位年輕人敢于干冒,勇于挑戰自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干冒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冒險的時候,勇敢地干事,這樣就能夠記住干冒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冒險、勇敢等主題相關的成語,如勇往直前、敢為人先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干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勇敢地干冒,去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
2. 初中生:雖然這個項目很困難,但我決定干冒一下,看看自己能否做到。
3. 高中生:只有敢于干冒,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