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散
基本解釋
(1).猶拆散。 明 梁辰魚 《巫山十二峰·懷人》套曲:“雙雙配偶,是誰打散?”
(2).謂把成套或成包的物件分散。如:這套瓷器不要打散了。
(3).舊謂祭奠后把供品分與眾人。也稱散福。《金瓶梅詞話》第四九回:“一齊拿上來與梵僧打散,登時把梵僧吃的楞子眼兒。”《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先捧到 牛布衣 柩前奠了酒,拜了幾拜,便拿到后邊與眾人打散。”
宋 元 戲曲術語。每場雜劇演完,附加一段表演,作為整個演出的結束,稱“打散”。亦泛指曲藝歌舞。《水滸傳》第五一回:“如今現在勾欄里説唱諸般品調,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戲舞,或是吹彈,或是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錢。”
英文翻譯
1.break up; scatter; thrashing
成語(Idiom):打散
發音(Pronunciation):dǎ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打散指將聚在一起的事物或人分散開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散是一個動詞短語,由“打”和“散”兩個字組成。打意味著用力碰撞或擊打,散指分散或解散。打散這個成語的含義是將原本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或人分散開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散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將一些原本集中或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或人分散開來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解散人群、分散隊伍、散發物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沒有一個明確的傳說或典故與之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避免人群擁擠,警察將人群打散。
2. 我們需要將這些文件打散分發給各個部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散”這個成語與將一堆鳥蛋用力扔到地上,鳥蛋散開的場景聯系起來。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打散”相關的成語,如“分崩離析”、“四散奔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朋友們在游戲時間結束后,老師將大家打散,讓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
2. 小學生: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將我們打散分成小組,每個小組一起做作業。
3. 中學生:在體育課上,我們被老師打散分成不同的隊伍,進行足球比賽。
4. 大學生:學校組織了一次秋游活動,大家在到達目的地后被打散自由活動。
5. 成年人:公司要進行大規模的內部調整,許多員工被打散重新分配到不同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