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敢
基本解釋
不敢。《書·費誓》:“無敢寇攘,踰垣墻,竊馬牛,誘臣妾。”《后漢書·應劭傳》:“邊將恐怖,畏其反叛,辭謝撫順,無敢拒違。”《宋史·忠義傳一·趙師旦》:“棄物道上,人無敢取。”
成語(Idiom):無敢
發音(Pronunciation):wú g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毫不敢于,完全不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某人完全沒有勇氣或膽量去做某事,形容膽小怕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敢常用于書面語,用來形容某人非常膽小怕事,不敢冒險或挑戰。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性格特點,也可以用于評論某人在特定情況下的行動或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據傳,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將領,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表現出了勇猛無敵的戰斗力。而劉邦則是一個智勇雙全的統治者,他深知項羽的強大實力,因此在決戰之前,劉邦派人給項羽送去了一封書信,稱贊他的英勇,并說自己“無敢與戰”。這封信讓項羽感到劉邦并不畏懼他的實力,反而表示自己毫不畏懼。最終,項羽在自信過度的情況下,被劉邦擊敗,這也成為了無敢這個成語的由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敢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無”表示沒有,“敢”表示敢于。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沒有敢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無敢了,連個小困難都不敢面對。
2. 在關鍵時刻,他表現出了無敢的性格,沒有勇氣去決斗。
3. 這個人膽子太小了,做什么事情都無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敢與“無敵”進行聯想,兩者發音相似,都表示某人的強大或勇敢程度。無敵表示無人能敵,無敢表示無人敢于。通過這種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無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勇氣和膽量相關的成語,如無所畏懼、膽大包天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提升對于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太無敢了,連個螞蟻都不敢去碰。
2. 初中生(13-15歲):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有無敢的勇氣,勇往直前。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無敢讓他錯過了很多機會,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及以上學生(19歲及以上):面對挑戰,我們不能無敢退縮,要敢于迎接挑戰,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