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犀
成語(Idiom):剔犀 (tī xī)
發音(Pronunciation):tī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剔去犀牛的角。比喻去掉事物最有價值的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剔犀源自古代傳說,犀牛的角被認為是珍貴的物品,具有神奇的功效。剔犀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去掉犀牛角,比喻去掉事物最有價值的部分。在使用時,常常表示對事物的糟蹋、浪費,或者對珍貴物品的破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剔犀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批評、諷刺和警示的語境中。可以用來形容對珍貴資源的浪費,對有價值的事物的糟蹋,或者對重要部分的忽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剔犀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犀牛的角被認為是一種珍貴的寶物,具有神奇的功效。在古代,人們常常剔取犀牛的角來制作器物,用于祭祀或者藥用。剔犀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傳說中演化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剔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剔”和“犀”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樣剔犀般的做法,對于我們的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2. 他剔犀般地剪掉了這個項目最重要的一部分,導致整個計劃失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剔取犀牛的角,去掉它最有價值的部分,這樣就能記住剔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剔犀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珍貴物品、浪費資源相關的成語,如“班門弄斧”、“珠玉在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剔犀般地吃掉了最好吃的部分,剩下的我都不想吃了。
2. 初中生:這個項目的關鍵環節被他剔犀般地刪除了,導致整個計劃失敗。
3. 高中生:他剔犀般地把最重要的觀點刪掉了,文章就變得毫無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