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化
基本解釋
啟示化導。 唐 元稹 《大云寺二十韻》:“示化 維摩 疾,降魔力士勛。聽經神變現,説偈鳥紛紜。”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人有被殺而無血者,高僧示化,往往有之。”
示化(shì huà)
發音(shì hu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他人,使他人向自己看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示化是由“示”和“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他人,使他人向自己看齊。它強調了一個人的榜樣作用和影響力,以及個人的品德和行為對他人的示范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示化一詞常用于形容有德行高尚的人,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向優秀的人看齊,以此激勵他們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示化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子問他如何能夠使人民向善,孔子回答說:“君子示之以文,小人示之以用。君子示之以文,使民以禮樂敬忠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君子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示范給他人看,以此來影響他人向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示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示”是動詞,意為“展示”或“示范”,“化”是動作的對象,表示“使他人改變”或“使他人向自己看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示化了身邊的人。
2. 作為一名教師,他時刻示化著學生們,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示化的兩個字分開記憶,將“示”理解為展示或示范,將“化”理解為改變或向自己看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入探究他對于示化的理解和實踐,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示化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2. 初中生:我要向優秀的同學學習,向他們示化,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3. 高中生:作為班長,我要以身作則,示化同學們,培養良好的班級氛圍。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身作則,示化同學們,促進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