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齡
成語(Idiom):役齡(yì líng)
發音(Pronunciation):yì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適合服兵役的年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役齡是指適合服兵役的年齡,通常指男性年滿18歲到35歲之間。此成語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役者不以年為役齡,以力為役齡。”意思是軍隊招募士兵時不以年齡為標準,而是以身體力量為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役齡一詞主要用于描述適合從事軍事工作的年齡范圍。也可以用來形容適合從事其他特定工作的年齡范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役齡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描述古代國家招募士兵的標準。根據當時的軍事需求,士兵的年齡范圍被限制在18歲到35歲之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役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過了役齡了,不能再參軍了。
2. 這個崗位的役齡要求是25歲到40歲之間。
3. 役齡的延長使得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為國家服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役齡想象成一個軍隊的標志,用來表示適合從事軍事工作的年齡范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軍事制度和招募士兵的相關知識,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和現代的軍事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明(小學生):我爸爸已經超過役齡了,不能去當兵了。
2. 小紅(初中生):大哥哥明年就達到役齡了,可以去參軍了。
3. 小李(高中生):我想知道役齡對于女性來說是多少歲。
4. 小張(大學生):雖然我已經過了役齡,但是我還是很關注國家的軍事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