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
基本解釋
(1). 夏 太康 昆弟五人。《楚辭·離騷》:“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朱熹 集注:“五子為 太康 昆弟五人。” 唐 韓愈 《送孟東野序》:“ 夏 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一說為 太康 弟。 游國恩 《離騷纂義》引 王引之 曰:“ 五子 ,即 五觀 也。”
(2).指 宋 代的 周敦頤 、 程顥 、 程頤 、 張載 、 朱熹 。 清 何凌漢 《宋元學案敘》:“余生於 濂溪 之鄉,幼稟庭訓,讀 宋 五子書。”
(3).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干支相配六十年間有五個子年,故稱。《漢書·律歷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顏師古 注:“六甲之中唯甲寅無子,故有五子。”《國語·周語下》:“夫六,中之色也。” 三國 吳 韋昭 注:“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畢矣。”
(4).樹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五子》:“ 裴淵 《廣州記》曰:‘五子樹,實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亂金瘡。’”
成語(Idiom):五子
發音(Pronunciation):wǔ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個兒子,指家庭中有五個兒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五子”源自于中國傳統家庭觀念,表示一個家庭中有五個兒子。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家庭莊重、繁榮和幸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一個家庭中有五個兒子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一個家庭的繁榮和幸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五子”沒有特定的故事起源,它是根據中國傳統家庭觀念而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兒子的數量被認為是一個家庭的繁榮和幸福的象征,因此有時會用“五子”來形容一個家庭的美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子的結構是一個數詞加上一個名詞,表示家庭中有五個兒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有五子,都是聰明才俊。
2. 這個家庭有五子,真是人丁興旺。
3. 他父母很幸福,家中有五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成語“五子”:將“五子”與“五個兒子”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家庭中有五個兒子,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和家庭價值觀來進一步學習“五子”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背后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的家庭有五子,我們每天一起玩耍。
2. 小學生:他的家庭有五子,每個人都很聰明。
3. 中學生:這個家庭有五子,他們都是學霸。
4. 大學生:他的家庭五子齊聚,慶祝父母結婚50周年。
5. 成年人:他家有五子,家庭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