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戎
基本解釋
古代對西方各少數民族的總稱。《南齊書·高帝紀下》:“爰及黎獻,至于百戎。”
成語(Idiom):百戎(bǎi róng)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百個部落或百個族群,代表眾多的人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戎源自《詩經·小雅·百里》:“百里戎狄,維群且易。”意為百個戎狄部落,形容眾多的人群。成語中的“百”表示數量眾多,“戎”指戎狄部落的人,“百戎”合起來表示百個部落或百個族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戎通常用于形容人群眾多,多用于文學作品、演講等場合,也可以用于日常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戎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百里》一篇中,表達的是戎狄部落眾多的意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戎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人山人海,百戎爭奇斗艷。
2. 這個城市的人口密度非常高,真是百戎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戎與人群眾多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山人海的場景,幫助記憶百戎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部落、族群的歷史和文化,可以深入研究《詩經》中的其他詩篇,加深對百戎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的游行隊伍真是百戎爭奇斗艷,好熱鬧!
2. 初中生(13-15歲):這里的人口非常多,簡直像是百戎之地。
3. 高中生(16-18歲):在這個國際化的城市中,各種文化交融,真是百戎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