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政
基本解釋
屯田措施。《續文獻通考·田賦五》:“﹝ 盧象昇 ﹞大興屯政,積粟二十餘萬,諭九邊皆式之。”《清史稿·食貨志一》:“ 光緒 二年, 朱以增 亦言:‘或謂屯政宜邊陲,不宜腹地。’”《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曰裁營伍而力行屯政。”
成語(Idiom):屯政(tún zhèng)
發音(Pronunciation):tún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政府對屯墾地區進行管理和治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屯政一詞來源于農村屯墾地區的管理和治理。它指的是政府在屯墾地區進行的管理和治理工作。在古代,屯墾地區是指邊遠地區或者尚未開墾的土地。政府對這些地區進行屯墾是為了開發資源、增加農田、加強邊防等目的。屯政即是指政府對這些屯墾地區進行的管理和治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屯政一詞常用于描述政府對邊遠地區或者新開墾地區的管理和治理工作。可以用來形容政府在這些地區的政策、措施和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屯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朱權的《屯政記》中。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明朝政府對邊遠地區的屯墾和管理工作。后來,人們就用“屯政”來形容政府對屯墾地區的管理和治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屯政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屯和政分別表示屯墾地區和政府管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加強了對邊遠地區的屯政,促進了當地的發展。
2. 屯政工作的推進,使得農田面積得到了擴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屯政這個成語。可以想象政府在邊遠地區進行屯墾和管理的場景,同時將屯政的發音和意義與這個場景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政府對農村地區的管理和治理工作。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歷史事件,了解中國古代屯墾地區的開發和管理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政府加強了對農村地區的屯政,讓農民過上了好日子。
2. 初中生:屯政工作的推進,使得農田面積得到了擴大,提高了糧食產量。
3. 高中生:政府通過屯政措施,加強了邊防,保護了邊疆安全。
以上是關于“屯政”詞語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