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稿
基本解釋
奏議的草稿。 清 陳儀 《上朱相國書》:“憶初設此官時,大人議稿第一條,即收用效員,誠為深慮遠見,至此而益知其不可易也?!?/p>
成語(Idiom):議稿(yì gǎo)
發音(Pronunciation):yì g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起草或討論文件的草稿,也可指對某事物的初步考慮或意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議稿是指起草或討論文件的草稿。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表示對某事物的初步考慮或意見。在工作或學習中,議稿通常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它代表了對某個問題的深入思考和討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議稿可以用于描述討論文件的起草過程,也可以用于表示對某個問題進行初步考慮或意見。在會議、研究或寫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議稿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場。在古代,官員們在處理重要事務時,通常會先起草一份草稿,然后進行討論和修改。這個過程被稱為“議稿”。后來,這個詞匯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表示對某事物的初步考慮或意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議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先起草一份議稿,然后進行討論和修改。
2. 我對這個問題有一些初步的議稿,可以先和大家分享一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議稿”這個成語與“起草文件”或“初步考慮”這些相關的概念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議稿”相關的成語,如“討論紛紛”、“修改成文”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讓我們寫作文,我先起草了一份議稿。
2. 初中生(13-15歲):在班會上,同學們就下一次活動的議稿進行了討論。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組織了一場辯論賽,我需要準備一份詳細的議稿。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研究生課程中,我們需要每周提交一份討論論文的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