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殘年
成語(Idiom):風燭殘年(fēng zhú cán nián)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zhú cán n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已經年老,生命即將結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燭殘年是指人已經年老,生命即將結束的階段。風燭比喻年老容顏憔悴,殘年表示生命的最后階段。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年老體弱、生命即將結束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描述年紀較大的人,或者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生命即將結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燭殘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陶侃傳》中。陶侃是晉朝時期的一位軍事將領,晚年時身體虛弱,容顏憔悴。他曾經說過:“我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階段。”從此以后,風燭殘年這個成語就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燭殘年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階段,需要我們的關心和照顧。
2. 老人家已經年過七旬,正處在風燭殘年之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年紀很大的人,臉上布滿了皺紋,頭發已經花白,站在風中吹燭,燭火快要熄滅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年老有關的成語,如“白發蒼蒼”、“鶴發童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幫助了一個老人過馬路,他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階段。
2. 初中生:我的外公已經年紀很大了,他已經進入了風燭殘年。
3. 高中生: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