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曲
基本解釋
(1).地名。 唐 代位于 長安 城南郊,因 韋 氏世居于此得名。即今 陜西省 長安縣 。其地北有 鳳棲原 ,南有 潏水 、 神禾原 ,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為 唐 時游覽勝地。 唐 杜甫 《奉陪鄭駙馬韋曲》詩之一:“ 韋曲 花無賴,家家惱殺人。” 仇兆鰲 注:“《杜臆》: 韋曲 ,在京城三十里,貴家園亭、侯王別墅,多在於此,乃行樂之勝地…… 錢 箋:《雍録》:《呂圖》, 韋曲 ,在 明德門 外, 韋后 家在此,蓋 皇子陂 之西也。”
(2).借指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 清 龔自珍 《清平樂》詞:“垂陽近遠,玉鞚行來緩。三里春風 韋曲 岸,目斷那人庭院。”
成語(Idiom):韋曲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言談行為曲折迂回,不直接坦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韋曲是由“韋”和“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韋,古代指的是一種用來編織箭筒的材料,引申為曲折、拐彎。曲,指彎曲、彎折。韋曲一詞形容人的言談行為像韋和曲一樣,迂回曲折,不直接坦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韋曲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談行為,通常帶有貶義。當某人在交流中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而是拐彎抹角、迂回曲折地表達時,可以使用韋曲來形容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韋曲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左傳》是一部古代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等事務。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韓國大夫韋子在與齊國使者交談時,韋子說話迂回曲折,不直接回答問題。因此,人們就用“韋曲”來形容人的言談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總是韋曲不直接,讓人摸不著頭腦。
2. 這位政治家的演講總是韋曲曲折,讓人難以理解他的真實意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韋曲的發音“wéi qū”與“迂回曲折”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路上走迷宮,曲曲折折地繞來繞去,不直接到達目的地,這樣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言談行為相關的成語,如“遁詞”、“轉彎抹角”等,可以幫助進一步豐富對于言談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總是韋曲,讓人很難理解他想說什么。
2. 初中生:這個人說話總是韋曲,讓人感覺他不太真誠。
3. 高中生:政治家在演講中常常使用韋曲的手法,以此來掩蓋真實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