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吏
成語(Idiom):符吏(fú lì)
發音(Pronunciation):fú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吏、官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符吏是由“符”和“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符”指的是古代官府用來標記物品或者證明身份的符牌,“吏”指的是古代官吏。符吏一詞原指官府中的吏員,后來逐漸演變為指官僚、官員等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符吏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知追求權力和利益,卻缺乏實際才能和擔當的官員。也可以用來指那些只會拘泥于官僚規章制度,而不顧民眾利益的官僚主義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符吏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相傳,古代有一個名叫司馬相如的人,他是漢武帝時期的官員。他在一次宴會上,聽到有人稱贊他為“符吏”,他非常生氣,認為這是詆毀他的言辭。因為在當時,符吏這個詞語的含義并不好,是貶義詞。后來,司馬相如寫了一篇文章,用來辯解自己為什么不是符吏,從而使得符吏一詞逐漸被人們接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符吏由兩個漢字組成,符和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只會做符吏,對人民的需求完全置之不理。
2. 不要成為一個只會拘泥于官僚規章制度的符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符吏這個成語拆分成符和吏兩個字,然后聯想到古代官府的符牌和官吏,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府的組織結構和官吏的職責,以及官僚主義的表現形式和危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不想當一個符吏,我要當一個有擔當的人。
2. 初中生:政府應該減少符吏現象,更多關注人民的需求。
3. 高中生:符吏行為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我們應該努力改變官僚主義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