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丘
基本解釋
(1).山名。在 山東 曲阜縣 東南,連 泗水 、 鄒縣 界。相傳 孔子 父 叔梁紇 、母 顏氏 禱于此而生 孔子 。故 孔子 名 丘 ,字 仲尼 。《史記·孔子世家》:“ 紇 與 顏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禱於 尼丘 得 孔子 。” 唐 程彌綸 《懷魯》詩:“ 曲阜 國, 尼丘 山, 周公 邈難問, 孔子 猶啟關。” 清 侯方域 《擬上遣官致祭先師孔子闕里群臣謝表》:“風生 泗水 ,初傳元運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2).指 孔子 。《梁書·處士傳·阮孝緒》:“跡既可抑,數子所以有餘,本方見晦, 尼丘 是故不足。” 清 錢謙益 《謁孔子林越翌日謁先圣廟》詩:“ 魯 甸千年國, 尼丘 萬代師。”
成語(Idiom):尼丘
發音(Pronunciation):ní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遭受到了嚴重的懲罰或打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尼丘是一個古代的姓氏,與"尼"字的發音相同。"丘"字則表示丘陵、山丘。尼丘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的故事。相傳,古代有個叫尼丘的人,他犯了重罪,被判處嚴厲的懲罰,被迫背負重罪爬上了陡峭的山丘。因此,尼丘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遭受到了嚴重的懲罰或打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尼丘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遭遇非常糟糕,承受了巨大的打擊或懲罰。比如,當一個人因為犯錯而被開除工作時,我們可以說他尼丘了。另外,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情低落、沮喪或備受折磨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尼丘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并沒有詳細的記載,只能根據成語的字面意思來推測故事的情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尼丘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尼"字和"丘"字分別表示姓氏和山丘,合在一起表示一種懲罰或打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犯了重罪,被判處尼丘,背負著巨大的罪孽爬上了山丘。
2. 這次失敗讓他尼丘了,心情一直很低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尼"字和"丘"字的發音與故事中的懲罰和山丘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姓氏的故事和成語的起源,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因為考試作弊被老師罰站尼丘。
2. 初中生:她因為遲到被班主任罰跑操,感覺自己真的尼丘了。
3. 高中生:他因為在考試中作弊被校長開除學籍,真的是尼丘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