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儀
基本解釋
(1).四方所遵照的準則。《逸周書·寶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亂謀;二悌,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長幼,知長幼樂養老;四忠恕,是謂四儀。” 朱右曾 校釋:“四儀,四方所儀則。”
(2).言行的四條準則。《尸子·四儀》:“行有四儀:一曰志動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3).見“ 四威儀 ”。
成語(Idiom):四儀(sì yí)
發音(Pronunciation):sì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四種儀式,即朝覲、祭祀、宴會、婚喪嫁娶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儀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重要儀式,分別是朝覲、祭祀、宴會、婚喪嫁娶等。這四種儀式在古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代表了人們對神靈、祖先以及社會關系的尊重和重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儀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重要的儀式或者莊重的場合。例如,可以用來形容盛大的婚禮、隆重的祭祀儀式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制度。古代中國人非常重視禮儀,認為通過儀式的舉行可以表達對神靈、祖先以及社會關系的敬意和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儀是由“四”和“儀”兩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婚禮非常隆重,舉辦了四儀。
2. 為了祭祀祖先,他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四儀儀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四儀”這個成語與古代的禮儀制度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古代人們舉行各種儀式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中國的禮儀制度,了解更多關于四儀的具體內容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四儀儀式,慶祝建校周年。
2. 初中生:在古代,人們會通過四儀來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3. 高中生:這個古老的四儀儀式,見證了我們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4. 大學生:在婚禮上,舉行四儀儀式可以讓整個婚禮更加莊重和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