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灰軀糜骨
發音(Pronunciation):huī qū mí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物被完全毀滅、消亡,形容慘狀或悲壯的結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灰軀糜骨”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灰”、“軀”、“糜”和“骨”。其中,“灰”指燒后的殘渣,表示徹底毀滅;“軀”指人的身體,表示人的存在;“糜”指破碎、破裂,表示徹底崩潰;“骨”指骨骼,表示人的遺骸。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人或物被完全毀滅、消亡,形容慘狀或悲壯的結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戰爭、災難等造成的慘狀或悲壯的結局。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悲慘遭遇或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次戰爭。據說,在戰爭中,一位將軍帶領軍隊奮勇作戰,最終戰死沙場。他的尸體被敵人焚燒,只留下了灰燼和骨骸。這個故事被后人賦予了“灰軀糜骨”的意義,用來形容戰死沙場的英勇壯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灰軀糜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場大火中,整座城市變成了灰軀糜骨。
2. 這位英勇的戰士為國家的獨立和自由獻出了灰軀糜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場大火燒毀了一座城市,只剩下了灰燼和骨骸,形成了“灰軀糜骨”的慘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爭、災難等相關的成語,如“慘不忍睹”、“殘酷無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地震中,房屋倒塌,變成了灰軀糜骨。
2. 初中生:這個國家曾經歷過一場災難,整個城市都變成了灰軀糜骨。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作品中常常描寫戰爭的殘酷,人們在戰爭中化為灰軀糜骨。
4. 大學生:這位科學家為了探索未知的領域,付出了灰軀糜骨的努力。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灰軀糜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