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枝
基本解釋
(1).謂一干九枝的燭燈。亦泛指一干多枝的燈。 南朝 梁 沉約 《傷美人賦》:“拂螭云之高帳,陳九枝之華燭。” 唐 盧照鄰 《十五夜觀燈》詩:“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宋 柳永 《玉樓春》詞:“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煙抽翠縷。”
(2).形容枝條繁多。 唐 曹松 《江西逢僧省之》詩:“百葉巖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鶴初歸。”
成語(Idiom):九枝(jiǔ zhī)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分散,沒有統一的整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枝是一個用來形容事物分散、沒有統一整體的成語。它表示事物或者組織沒有一個核心,各個部分獨立行動,缺乏整體的力量和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枝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者團隊沒有領導或者核心,各個成員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目標和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分散、雜亂無章,沒有條理性和效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枝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隱公三年》的記載。當時,魯國國君公子糾去世后,魯國沒有立即選出新的國君,而是由公子糾的弟弟們各自掌握了一部分國家權力,導致國家分裂,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這個故事成為九枝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枝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九”和“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缺乏領導,九枝一花,沒有統一的行動方向。
2. 這家公司管理混亂,各個部門各自為政,九枝不成一棵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九枝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樹枝上長滿了九朵花,但是每朵花都是獨立的,沒有形成一棵完整的樹。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九枝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等,來擴大對分散、缺乏整體性的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班級沒有班長,同學們九枝一花,沒有統一的組織。
2. 初中生:學校的學生會沒有主席,各個部門九枝不成一棵樹,效果不好。
3. 高中生:社團缺乏領導,成員九枝一花,沒有統一的目標和行動計劃。
4. 大學生:這個團隊沒有團隊領導,成員各自為政,九枝不成一棵樹,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