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爐
基本解釋
(1).一種小型的爐子。古代多用于煮茶燙酒等。 唐 陸羽 《茶經·器》:“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一本作“ 風罏 ”。 唐 岑參 《晚過磐石寺禮鄭和尚》詩:“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風爐。” 宋 陸游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東丁院汲泉煮茶》詩之二:“旋置風爐清樾下,它年奇事記三人。”《紅樓夢》第三八回:“那邊有兩三個丫頭煽風爐煮茶,這邊另有幾個丫頭也煽風爐燙酒呢。”
(2).今泛指炊事用的爐子。 茅盾 《歸途雜拾·“韓江船”》:“每天負擔過重的,卻是船上的那兩只小小的行灶。其實只是大些的風爐。”
成語(Idiom):風爐(fēng lú)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性格或行為像風爐一樣熱情奔放,充滿活力和朝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爐一詞源自古代爐灶的名稱,爐火旺盛,火焰高漲,代表著熱情和活力。成語“風爐”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熱情奔放,充滿活力和朝氣。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年輕人的精力充沛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形容年輕人的活力和朝氣,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集體或團隊的熱情和活力。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個特定領域或事業上的積極進取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風爐”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爐火旺盛的形象與熱情奔放的人性格相吻合,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爐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性格像個風爐,總是充滿朝氣和活力。
2.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很風爐,工作起來非常積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風爐”這個成語與爐火旺盛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爐火熊熊燃燒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活力和朝氣相關的成語,如“朝氣蓬勃”、“生機勃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參加運動會,因為那里充滿了風爐的氣息。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風爐,每天都充滿了活力。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風爐,為夢想而努力奮斗。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充滿了風爐的熱情和朝氣,讓我感到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