跱衡
成語(Idiom):跱衡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腳步輕快、靈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跱衡是由“跱”和“衡”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佰N”指行走時腳步輕快、靈活,“衡”指平衡穩定。結合在一起,形容人行走時身體平衡穩定,腳步靈活輕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行走姿態,也可用于比喻人在處理事情時機智靈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跱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吳漢傳》中,描述了吳漢在行軍中腳步輕快、靈活的形象。吳漢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將領,他在西域征戰時,為了迅速行軍,他讓部隊輕裝簡行,行軍速度非???,因此被稱為“跱衡將軍”,后來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跱衡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起路來跱衡有力,步伐輕盈。
2. 她在舞臺上跳舞時,跱衡的動作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跱”和“衡”兩個字拆開來記憶。跱可以聯想為腳步輕快的行走,而衡可以聯想為身體的平衡穩定。通過將兩個部分聯想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形象,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行走、姿態相關的成語,例如“步履維艱”、“步履蹣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看到小貓跱衡著穿過花壇,真可愛!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籃球場上跱衡的動作非常靈活,讓對手無法阻擋。
3. 高中生(16-18歲):她跱衡的步伐在舞臺上展現出極高的技巧和協調性。
4. 大學生及成人:他在商務會議上跱衡地走來走去,給人留下了自信和干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