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問
基本解釋
訊問。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玉輦升殿,云蹕在堦,晏然箕坐,曾不山立,憲司譏問,愈見凝跱?!?/p>
成語(Idiom):譏問(jī wèn)
發音(Pronunciation):jī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嘲笑、嘲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譏諷、嘲笑別人的言行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對他人的錯誤或愚蠢行為進行嘲笑或諷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二年》:“曰:‘何故不見譏問之?”此句原意是:為什么不進行諷刺和批評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譏問別人的缺點。
2. 她被譏問的話語傷害了她的自尊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譏問”中的“譏”字,與“嘲諷”相對應,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譏問”相關的成語,如“譏笑”、“嘲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譏問了我的新發型,讓我覺得很難過。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尊重別人,而不是譏問他們的缺點。
3. 高中生:在網絡上,有些人喜歡譏問別人的錯誤,這是不正確的行為。
4. 大學生:他以幽默的方式譏問了政府的決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