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紙堆(gù zhǐ duī)
發音:gù zhǐ duī
基本含義:指已經過時的、沒有價值的事物或觀念。
詳細解釋:故紙堆是一個比喻,由“故紙”和“堆”兩個詞組成。故紙指的是已經過時的紙張,堆表示大量堆積的意思。故紙堆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已經過時、沒有價值的事物或觀念。
使用場景:故紙堆常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觀念已經過時,不再適用或有價值。可以用于各種場景,比如討論科技、文化、思想等領域的發展,或者批評某些人固守舊觀念,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故事起源:故紙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宋朝文學家蘇軾的《答程公問》一文中。蘇軾在文中寫道:“故紙堆前人書,眾古疑今不疑。”這句話意思是說堆積的古代書籍使人們對當代問題產生了困惑。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故紙堆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形容詞“故”和“紙”以及兩個名詞“堆”和“公”組成。
例句:
1. 這些觀念已經過時了,是故紙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2. 不要固守故紙堆,應該積極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故紙堆”與過時的書籍堆積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座巨大的山,上面堆滿了已經過時的書籍,這些書籍形成了一個故紙堆。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陳詞濫調”、“舊調重彈”等,擴大對過時觀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書的內容太老舊了,就像一堆故紙堆一樣,沒有意思。
2. 初中生:老師的觀點已經過時了,是一堆故紙堆,我們應該接受新的知識。
3. 高中生:這些陳詞濫調已經沒有任何說服力,簡直就是一堆故紙堆。
4. 大學生:不要固守舊觀念,應該超越故紙堆,追求創新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