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跡昭著(liè jì zhāo zhù)
發音:liè jì zhāo zhù
基本含義:指壞事做得太多,壞名聲非常顯著。
詳細解釋:劣跡昭著是由“劣跡”和“昭著”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劣跡”指的是壞的行為或惡劣的記錄,“昭著”表示顯著或明顯。合在一起,劣跡昭著形容一個人的壞事做得太多,以至于他的壞名聲非常顯著。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那些有著很多壞行為、壞記錄的人,或者形容某個團體、組織或國家的不良行為。
故事起源:劣跡昭著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相傳,有一位官員在任期間貪污受賄,不僅不公正地處理案件,還被人發現了他的不法行為。這些壞事被揭露后,他的名聲變得非常不好,被人們稱為“劣跡昭著”。
成語結構:劣跡昭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
1. 這個官員的劣跡昭著,已經無法再繼續擔任公職了。
2. 這家公司的劣跡昭著,導致它的聲譽受到了嚴重損害。
記憶技巧:記憶劣跡昭著可以使用“劣跡”和“昭著”這兩個詞的意義來幫助記憶。劣跡表示壞的行為,昭著表示明顯。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壞事做得很多,以至于他的壞名聲非常明顯,這就是劣跡昭著。
延伸學習: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成語和故事來擴大對劣跡昭著這個詞語的理解。例如,了解其他形容人壞行為的成語,如“罪大惡極”、“惡貫滿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搗蛋鬼的劣跡昭著,老師都知道他老是捉弄同學。
2. 初中生:這個學生在學校的劣跡昭著,經常遲到早退,還經常欺負同學。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劣跡昭著,被曝光貪污受賄,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