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土
成語(Idiom):簿土(bù tǔ)
發音(Pronunciation):bù t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激烈,不顧事實,胡亂指責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簿土源自《左傳·定公三年》:“簿土之誅,不可勝命也。”簿土原指土地的紀錄冊,而在這個成語中,簿土比喻言辭激烈,不顧事實,胡亂指責他人。這個成語強調了指責他人時應該慎重,不可隨意妄下定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簿土常用來形容某人指責他人時言辭激烈,不經思考,缺乏根據。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不負責任的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簿土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定公三年》,故事中的簿土指的是土地的紀錄冊。這個成語通過比喻,告誡人們在指責他人時應該慎重,不可輕率妄下定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簿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簿”(bù)是一個名詞,指紀錄土地的冊子;第二個字“土”(tǔ)是一個名詞,指土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指責總是簿土,沒有任何根據。
2. 別人的缺點并不都是他說的那樣,他的話完全是簿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借助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本土地紀錄冊(簿),在上面亂寫亂畫(土),表示他言辭激烈,不顧事實,胡亂指責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指責、批評相關的成語,如“以訛傳訛”、“無中生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指責完全是簿土,我們都不信。
2. 初中生:老師不應該隨便用簿土的言辭批評學生。
3. 高中生:在辯論中,不應該使用簿土,應該以事實為依據進行討論。
4. 大學生:在論文中,要嚴謹客觀,避免使用簿土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