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陟
基本解釋
(1).攀登。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潁水》:“山下大澤周數里,而清深肅潔。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廣二十許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昇陟,取暢山情。”
(2).晉升。《魏書·崔鴻傳》:“茍必官須此人,人稱此職,或超騰昇陟,數歲而至公卿。”
(1).升登;攀登。 漢 王充 《論衡·効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將援引薦舉,亦將棄遺於衡門之下,固安得升陟圣主之庭,論説政事之務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潁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廣二十許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暢幽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記四》:“過橋,復東北升陟崗陀,四里,抵 思隴 。” 清 曹寅 《滁州清流關道中》詩:“坡陀倦升陟,蹭蹬愁躋舉。”
(2).升遷;提升。 唐 元稹 《崔弘禮鄭州刺史》:“侍中弘正以課來上,書為第一。不有升陟,謂之蔽能,得於信臣,予用丕允。”
提升;晉級。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臣僚轉官及差遣體例》:“或陞陟差遣,其幕職州縣官,未該磨勘,而有上項勞政者,亦與比類升擢。”
成語(Idiom):升陟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的提升和升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升指晉升、提升,陟指登上高位、升遷。升陟表示人才的提升和升遷,通常用來形容人才脫穎而出,得到晉升和升遷的機會,也可以指一個人的地位、能力、才干等得到提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升陟常用于形容職位晉升、學業進步、能力提升等方面。可以用于表揚和鼓勵他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方面取得進步和成就。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不斷進步,不斷獲得晉升和升遷的機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升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濟傳》中。當時,王濟是晉朝的一位官員,他非常聰明而且勤奮。他的上司對他的能力非常贊賞,于是不斷地提拔他,使他從一個普通的官員逐漸晉升到高位。后來,人們用“升陟”來形容人才的提升和升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升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升”是動詞,“陟”是動詞或者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不斷努力工作,終于實現了升陟的目標。
2. 這位學生學習非常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得到了老師的贊揚和升陟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升陟”與“升遷”和“晉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其含義。另外,可以將其與王濟的故事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職業發展相關的成語,如“官運亨通”、“步步高升”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努力學習,希望能夠在下次考試中升陟到前三名。
2. 初中生:我參加了學校的辯論比賽,因為表現出色,獲得了升陟到學校辯論隊的機會。
3. 高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要努力學習,爭取在高考中升陟到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表現,得到了公司的認可和升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