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話
基本解釋
◎ 平話 pínghuà
[popular stories] 流傳于我國古代民間的一種文學形式。對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風格產生很大影響,采用說唱方式,宋代達到其水平之頂峰,從韻體、散體發展為單純散體,例如《三國志評話》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古代民間流行的口頭文學形式)a style of storytelling popular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詳細解釋
我國古代民間流行的口頭文學形式,有說有唱, 宋 代盛行,由韻體散體相間發展為單純散體,如以散文為主的《三國志平話》、《五代史平話》。《水滸傳》第一一○回:“ 燕青 只得和他挨在人叢里,聽的上面説平話,正説《三國志》,説到 關云長 刮骨療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昨日 河南 侯公子 ,送到茶資,約定今日午后來聽平話。”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二篇:“然在市井間,則別有藝文興起。即以俚語著書,敘述故事,謂之‘平話’,即今所謂‘白話小説’者是也。”
平話(píng huà)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hu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話是指平實、平淡的話語,通常用來形容言辭平緩、不夸張的說話方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話是一種直接、真實的表達方式,不夸大其詞,不過分修飾,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它強調平實、真實,不喧嘩、不浮夸,給人一種平和、舒適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話常常用于日常交流中,特別適合用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意見等。它可以用在各種場合,如家庭聚會、朋友聚餐、工作會議等,使人感到平和、和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話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沒有明確的故事起源。它源于人們對真實、實際的追求,是一種直接、樸實的表達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話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平”和“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說話方式很平話,沒有一點虛假。
2.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用平話的方式與同事溝通,避免產生誤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話”與“平和”聯想起來,平和的態度和平實的說話方式是相輔相成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平話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和詞語,如“平心靜氣”、“平步青云”等,這些詞語都與平和、平實的態度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用平話和同學交流,大家都能聽懂。
2.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用平話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
3. 高中生:寫作文時,我喜歡用平話表達自己的觀點,更真實、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