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泥
成語(Idiom):迂泥
發音(Pronunciation):yū n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思維遲鈍,行動拖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迂泥是指思維遲鈍,行動拖沓,形容人做事磨磨蹭蹭,不干脆利落。迂泥常常用來形容人的行動遲緩,思路狹窄,不夠靈活,缺乏果斷和決斷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迂泥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思維和行動的遲緩,常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的行為不夠果斷,不夠利落。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迂泥這個成語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大司馬何進迂泥。”何進是東漢末年的大臣,他在官場上行事遲緩,思維狹隘,不敢決斷,所以被人稱為“迂泥”。這個成語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迂泥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迂泥,行動拖沓,所以經常錯失機會。
2. 這個項目進行得太迂泥了,我們應該加快進度。
3. 他的決策遲遲不出,總是迂泥猶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迂泥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走路時腳下陷入了泥潭,行動變得非常遲緩,思維也變得狹隘。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迂泥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迂泥相關的成語,例如“迂回曲折”、“拖泥帶水”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思維迂泥,做作業總是拖到最后一刻。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太迂泥了,我們都聽不懂。
高中生:政府的決策遲遲不出,總是迂泥猶豫,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