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賞
基本解釋
舊時過節時主人賞給傭人的錢物。 老舍 《駱駝祥子》八:“節賞固定的是兩塊錢,不多;可是來了賀年的,他去送一送,每一趟也得弄個兩毛三毛的。”
成語(Idiom):節賞(jié shǎ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sh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節儉而能享受的生活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賞是由“節”和“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在生活中保持節儉的同時,也能夠享受生活的樂趣。這個成語強調了節儉與享受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節賞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過著簡樸而有品味的生活,既能夠節約開支,又能夠享受生活的美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耿弇傳》中,記載了耿弇節儉而又享受的生活態度。耿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大臣,他一直以來都過著簡樸的生活,但他卻對音樂、美食等享受有著極高的追求。因此,耿弇被人們稱為“節賞之士”,并且這個稱號也成為了后來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賞由兩個字組成,前一個字是“節”,表示節儉的意思;后一個字是“賞”,表示享受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過著簡樸而有品味的生活,真是一個節賞之士。
2. 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節賞的生活態度,既能夠節約開支,又能夠享受生活的美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節賞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一把節約的小刀,同時又拿著一朵鮮花,代表著節儉和享受相結合的生活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節賞相關的成語,如“儉以養廉”、“節衣縮食”等,來擴展對節儉和享受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學會節賞的生活態度,既能夠省錢,又能夠買到喜歡的玩具。
2. 初中生(13-15歲):我覺得節賞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態度,可以讓我們既能夠節約資源,又能夠享受生活的樂趣。
3. 高中生(16-18歲):在我看來,節賞是一種理性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過上簡樸而有品味的生活,同時也能夠保護環境。
4. 大學生(19-22歲):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大學期間養成節賞的生活習慣,既能夠掌握理財能力,又能夠享受大學生活的各種精彩。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對我來說,節賞是一種生活態度,既能夠讓我保持經濟獨立,又能夠在有限的資源下,擁有高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