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
基本解釋
(1).佛教語。篤信正法之心。《維摩經·方便品》:“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唐 白居易 《唐東都奉國寺禪德大師照公塔銘》:“起正信,見本覺。”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師塔銘》:“茍無以聳動瞻視何以表真悟而啟正信哉。”
(2).謂篤信公理道義之心。 唐 元結 《與韋洪州書》:“里有正信之士為辯之,然后鄰家通歡?!?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當彼流離異地,雖不遽忘其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釋。”
成語(Idiom):正信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正直、真實可信的信念和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信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表示正確、正直,而“信”表示相信、誠實。正信強調一個人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做到真實可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信一詞常用于強調人的品德和信用,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一致、守信用、真實可靠,也可以用來教育和勸導別人要保持誠信和正直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信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原文是“正則得其正,信則得其信,誠則得其誠?!币馑际钦f,只有言行正直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只有真誠才能得到別人的真誠回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作動詞,表示正確、正直的意思;“信”作名詞,表示相信、誠實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正信的人,從不說謊。
2. 在商業交易中,誠信是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基礎,我們要做正信的商人。
3. 作為一名公務員,他必須保持正信的形象,以服務人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正”字理解為“正直”的意思,將“信”字理解為“相信”的意思來記憶。正直的人值得信任,而信任是建立在正直基礎上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守正不阿”、“自信心”等,來擴大對正信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向老師保證,我會做一個正信的學生,不抄襲別人的作業。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習委員,我會保持正信的形象,為同學們解決問題。
3. 高中生:面對高考,我們要保持正信的態度,不作弊,不抄襲,用自己的實力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