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有目共睹
發音(Pronunciation):yǒu mù gòng d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個事實或現象是明擺著的,眾人都能看到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有”、“目”、“共”、“睹”。其中,“有”表示存在,意味著某個事實確實存在;“目”表示眼睛,代表人們的視覺感知;“共”表示共同,表示多個人都能看到;“睹”表示看到,表示人們可以親眼看到。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某個事實或現象是明擺著的,眾人都能看到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個事實非常明顯,無需多言或爭辯,眾人都能看到的情況。例如,當某個人的優點或才華非常明顯時,可以說“他的才華有目共睹”;當某個事實非常明顯時,可以說“這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追溯到《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則對話。孔子問子罕:“有仕者可使治其賦乎?”子罕回答:“有,如說夏后氏之為賦,以其人之道還之。則賦有之,如朝露,如露亦澤,如澤亦慮。”孔子贊嘆道:“善哉,言有之也!如從其言,可見夏后氏之不可為也。”這段對話中的“言有之”即為“有目共睹”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績優秀,是有目共睹的。
2. 這個城市的繁榮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成果。
3. 這次比賽的結果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無需多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每個字的意思進行聯想記憶。例如,“有”可以聯想為存在,“目”可以聯想為眼睛,“共”可以聯想為共同,“睹”可以聯想為看到。將每個字的意思聯想起來,有助于記憶整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目”的成語,例如“目瞪口呆”、“目不轉睛”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技非常好,是有目共睹的。
2. 初中生:這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非常出色,是有目共睹的。
3. 高中生:這個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