纓綏
成語(Idiom):纓綏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s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纓綏意指頭緒或線索紛亂、雜亂無章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纓綏是由“纓”和“綏”兩個字組成的,其中,“纓”是指韁繩上的絲帶,用來控制馬匹的方向;“綏”是指韁繩的末端。纓綏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韁繩的末端紛亂、雜亂無章的樣子,引申為事物頭緒繁多,錯綜復雜,難以理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纓綏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事物或問題復雜、紛繁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頭緒不清、思緒紛亂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纓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十五年》。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官員名叫晏嬰,他在處理政務時經常頭緒紛亂,難以作出決策。有一天,昭公命令晏嬰為自己的馬挽韁繩,結果晏嬰將韁繩扭成了一團。昭公看到后問晏嬰為什么這樣做,晏嬰回答說:“我扭韁繩時,就像處理政務一樣頭緒紛亂,無法理清。”從此,人們用“纓綏”來形容事物紛亂無章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動詞“纓”和形容詞“綏”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纓綏不清,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分析。
2. 他的思緒纓綏,無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務。
3. 這個項目的進展纓綏不堪,需要重新規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抓住一根韁繩的末端,然后韁繩糾纏在一起,形成一團紛亂的樣子,這樣就能夠記住“纓綏”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纓綏”相關的成語,例如“緣木求魚”、“緣慳命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業本上的習題很多,看起來纓綏不堪,我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做。
2. 初中生:歷史課上,老師講解的內容很復雜,我聽得云里霧里,感覺纓綏不清。
3. 高中生:大學的選課系統很復雜,選課時我頭緒紛亂,感覺纓綏不堪。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纓綏”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