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馬丘牛
基本解釋
春秋 時 魯國 交納田賦,規定每丘出戎馬一匹,牛三頭,謂之“匹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 孔穎達 疏:“《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
成語(Idiom):匹馬丘牛
發音(Pronunciation):pǐ mǎ qiū n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不相配、不相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匹馬丘牛是由“匹馬”和“丘牛”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匹馬”指的是一匹馬,表示一只馬,而“丘牛”指的是一頭牛,表示一只牛。在成語中,匹馬和丘牛被用來比喻兩個人或事物之間沒有相配的關系,不相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的能力、地位、品質等方面的不相稱。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事物之間的不協調、不一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養生主》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富裕的人養了一匹馬和一頭牛。有一天,他讓馬和牛一起耕田,結果發現馬的力氣太大,一耕下去,整個農田都被翻了個底朝天,而牛的力氣太小,一耕下去,連一塊土都翻不動。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匹馬丘牛”來形容兩個人或事物之間的不相稱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匹馬丘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在工作能力上真是匹馬丘牛,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2. 這兩個球隊比賽的水平差距太大了,簡直是匹馬丘牛。
3. 這幅畫的色彩和構圖完全匹馬丘牛,看起來很不協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匹馬和一頭牛一起在田地里耕作,馬的力氣太大,把整個地都翻了個底朝天,而牛的力氣太小,連一塊土都翻不動,形成了不相稱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龍馬精神”、“雞犬不寧”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人的身高差距太大了,簡直是匹馬丘牛。
2. 初中生:這兩個球隊的實力相差太大了,比賽結果肯定是匹馬丘牛。
3. 高中生:這個作家的文筆和思想水平完全匹馬丘牛,無法與大師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