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蕩
成語(Idiom):灌蕩(guàn dàng)
發音(Pronunciation):guàn d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水流奔涌、聲音洪亮,也用來形容言辭或文章雄渾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灌蕩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四年》中。灌,水流奔涌的聲音;蕩,形容水流聲音洪亮。后來,灌蕩的含義擴展到形容言辭或文章雄渾有力,富有感染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演講、文章、音樂等具有強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作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在《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描述了一個叫蕩的人在演講時聲音洪亮,如水流奔涌,因此形容他的聲音為灌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灌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灌蕩激昂,讓人熱血沸騰。
2. 這篇文章用詞灌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灌蕩的發音與“關當”進行聯想,關當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英雄人物,他的聲音也是洪亮有力的,與灌蕩的含義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言辭或文章雄渾有力的成語,如雄辯、雄文、雄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講課聲音灌蕩,我們都聽得很認真。
2. 初中生:這篇作文的語言灌蕩有力,給人一種強烈的沖擊力。
3. 高中生:演講者用灌蕩的聲音激勵了全場觀眾,讓人倍感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