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汙
成語(Idiom):受汙
發音(Pronunciation):shòu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受到污染或玷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或不良行為的侵害,使自身的品質或形象受到玷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的品德或名譽受到損害,也可用于形容物品受到污染或破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措施,其中包括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指秦始皇下令燒毀各國的古籍文獻,同時迫害儒家學者。這一行為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和反對聲音,被認為是對文化的玷污。因此,“受汙”這個成語就出現了,用來形容受到不良行為的侵害,使自身的品質或形象受到玷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名聲受到了汙染,很多人都對他產生了懷疑。
2. 這座城市的空氣受到了嚴重的汙染,人們紛紛外出避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受汙”與“受到污染”進行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相關成語,如“自汙其名”、“汙名昭著”等,加深對“受汙”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喜歡和那個搗亂的同學一起玩,怕被他的壞習慣受汙。
2. 初中生(13-15歲):網絡世界充滿了各種不良信息,我們要警惕受汙。
3. 高中生(16-18歲):政治家應該保持廉潔的形象,避免受到汙染。
4. 大學生(19-22歲):學術界應該堅守學術道德,避免因為不端行為而受汙。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們應該保護環境,避免地球受到更多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