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禁
基本解釋
謂宣布禁止從事某項活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令者,命也。出命申禁,有若自天; 管仲 下令如流水,使民從也。”
成語(Idiom):申禁(shēn jìn)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ēn j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申請禁止或取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禁是指向有權力的機構或個人申請禁止某種行為或活動。申禁可以是一種法律手段,也可以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這個成語強調了申請者有一定的權力或影響力,可以對某種行為進行限制或禁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禁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對某種不良行為或違法活動的禁止。可以用于以下情境:
1. 在法律領域,申禁可以用于指申請法院禁止某種違法行為,例如申禁某個犯罪團伙的活動。
2. 在社會道德領域,申禁可以用于指申請社會輿論或道德規(guī)范禁止某種不良行為,例如申禁某個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惡意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申禁的具體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中國古代的行政、法律和道德制度相關,可能源于古代官員或智者對不良行為的限制和禁止的實踐經(jīng)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禁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申”和名詞“禁”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申禁了那家公司的違法活動。
2. 我們應該申禁網(wǎng)絡暴力言論的傳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1. 將“申”讀作“神”,想象一個神圣的力量申請禁止某種不良行為。
2. 將“禁”讀作“金”,想象一個金色的禁止標志,代表著對某種行為的禁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申禁相關的法律、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申禁了我們在教室里玩手機。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應該申禁過度使用塑料袋的行為。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學校申禁了校園欺凌的發(fā)生。
4. 大學生(19-22歲):學生會申禁了在圖書館大聲喧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