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師
成語(Idiom):漏師 (lòu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lòu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習知識時因疏忽或疏漏而錯過了關鍵的部分或基礎知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漏師源自《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漏師者,趨而不至,走而不到,使人以為師也。”漏師的含義是指學習時疏忽或疏漏,導致沒有掌握到關鍵的知識點或基礎知識,類似于學習中的“失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漏師常用于形容學習中的疏忽或疏漏,可以用于諷刺或提醒他人要注意學習中的細節和基礎知識。例如,當某人在考試中因為沒有掌握基礎知識而失分時,可以說他“漏師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漏師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的齊國。據《戰國策·齊策四》記載,有人稱他為“漏師”,意思是他一直在跑步但卻從未到達目的地,讓人誤以為他是個老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要有正確的方法和方向,不能只是盲目地忙碌而忽視了關鍵的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漏師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漏”是形容詞,意思是漏掉、遺漏;“師”是名詞,意思是老師、教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中因為漏師了,所以錯過了很多基礎題。
2. 學習時要注意細節,千萬別漏師了。
3. 這個問題很關鍵,千萬不能漏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漏師”與“失師”進行聯想,兩者的意思相似,都是指學習中的疏忽或疏漏。可以通過將這兩個詞進行對比記憶,來幫助記憶“漏師”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成語,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一知半解”等,來進一步豐富對學習和知識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漏師了,忘記了寫名字。
2. 初中生:我昨天上數學課的時候漏師了,錯過了老師講解的重要知識點。
3. 高中生:考試時漏師了,導致我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答錯了很多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