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屆
成語(Idiom):夷屆(yí jiè)
發音(Pronunciation):yí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夷屆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思是平等地對待,不分等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夷屆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夷”指的是平等、一視同仁,“屆”指的是等級、界限。夷屆的含義是指不分高低貴賤,對待每個人都平等,不論社會地位、財富或其他背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夷屆常用于描述公正、平等的態度和行為。可以用來表達對待他人不分貴賤、平等相待的理念。例如在工作場合,夷屆可以用來提倡公平競爭、不偏袒任何一方。在教育領域,夷屆可以用來強調對學生的公平評價和對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夷屆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夫夷屆而讎于前,后可乘也。”這句話意味著如果對待他人太過親近或太過輕視,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后來,夷屆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用來表達平等對待的觀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夷屆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夷屆的領導,對待每個員工都一視同仁。
2. 這個學校非常注重夷屆教育,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夷屆”聯想為“一界”,表示不分界限,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夷屆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平等相待”、“一視同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經常教我們要夷屆對待同學,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13-15歲):在學校里,我們要學會夷屆對待每個人,不論貧富。
3. 高中生(16-18歲):社會上應該有夷屆的原則,不應該因為背景不同就對待不同。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夷屆是一個重要的價值觀,我們應該在工作和生活中堅持平等對待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