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歷
基本解釋
依歷法推算,列出千百年間年月朔閏的歷書。 晉 杜預 有《春秋長歷》。 南朝 梁 沉約 《上言宜校勘譜籍》:“又詔書甲子,不與長歷相應。” 唐 張說 《賀大衍歷表》:“歷數既在于圣躬,卜年又表于長歷。”
成語(Idiom):長歷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長時間的歷史或經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歷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歷史或經歷。它強調了時間的長久和經歷的豐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歷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歷。它常常用于描述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傳統、學派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一書中。當時,晉國大夫牢子在向國君報告國家的變遷時,用了“長歷”這個詞來形容國家的歷史和經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長歷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長”和“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老的寺廟有著長歷的歷史,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參觀。
2. 這個學派有著長歷的傳統,代代相傳至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長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很長的歷史長河,代表著時間的長久和經歷的豐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知識,深入了解長歷所指的長時間和豐富經歷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博物館有著長歷的歷史,里面展示了很多古代的文物。
2. 初中生:這個古鎮有著長歷的傳統,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傳統節日活動。
3. 高中生:這位老教授在教學上有著長歷的經驗,他的課堂總是生動有趣。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長歷”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