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惶
成語(Idiom):哀惶
發音(Pronunciation):āi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度悲傷、惶恐不安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哀惶是由“哀”和“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人們在遭受災難、不幸或困境時,感到極度的悲傷、惶恐和不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哀惶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意外事件、不幸遭遇或災難時的心情。可以用來描繪人們在自然災害、戰爭、喪失親人、失去工作等困境中的哀傷和恐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生民之什·邦君之辭》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一句,其中的“哀哀”即為“哀惶”的意思。這個成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形容人們在面對困境時的悲傷和恐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哀惶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地震后,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哀惶之中。
2. 失去親人的他,一直生活在哀惶和痛苦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哀”和“惶”兩個字的發音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哀”發音類似于“愛”,可以聯想到在失去愛人后的悲傷;“惶”發音類似于“黃”,可以聯想到火災后的恐懼和不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哀惶相關的成語,例如“哀痛欲絕”、“驚惶失措”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地震發生后,人們都哀惶地躲在桌子下面。
2. 初中生:聽到家人生病的消息,他感到哀惶不已。
3. 高中生:考試前夕,同學們都陷入了一片哀惶之中。
4. 大學生:面對失業的現實,他感到哀惶和迷茫。
5. 成年人:他的離世讓我們深感哀惶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