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意
基本解釋
謂心胸坦蕩。《韓非子·說疑》:“此十五人者為其臣也,皆夙興夜寐,卑身賤體,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職,以事其君。” 漢 劉向 《說苑·臣術》:“虛心白意,進善通道,勉主以禮誼,諭主以長策。”
成語(Idiom):白意(bái yì)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故的意思或無意義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意是由形容詞“白”和名詞“意”組成的成語。其中,“白”表示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沒有效果,而“意”表示思考、意圖。白意這個成語指的是沒有任何意義或目的的行為或言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意通常用于形容某些行為或言語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沒有任何效果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無聊舉動,或者形容某種不切實際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意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后漢書·楊修傳》。據說,楊修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曾經向皇帝漢獻帝進言,建議將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廢除。然而,漢獻帝并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反而認為他的意見沒有任何價值。于是,楊修感到很無奈,便用“白意”來形容自己的建議被忽視,沒有任何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建議完全是白意,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2. 這個計劃太白意了,根本不切實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意想象成白色的煙霧,表示沒有實際意義或目的。通過將形象與成語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白意相近或相反的成語,如“有意”、“有意義”、“有目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問題太白意了,老師都不想回答。
2. 初中生:他的回答完全是白意的,沒有任何幫助。
3. 高中生:他的觀點毫無價值,完全是白意的。
4. 大學生:這個研究項目沒有實際意義,純粹是在浪費時間,是白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