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庸
基本解釋
水溝。《禮記·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 鄭玄 注:“水庸,溝也。” 孔穎達 疏:“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成語(Idiom):水庸(shuǐ yōng)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y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平庸、無所作為,缺乏進取心和創造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庸是由“水”和“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水指平淡、沒有波瀾的狀態,庸指平庸、平凡。水庸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缺乏進取心和創造力,沒有任何成就或突出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水庸一詞常用于批評那些沒有上進心、不愿努力改變現狀的人。可以用來指責那些只會按部就班、沒有創新精神的員工或學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水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李悝傳》中。李悝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擔任官職期間沒有任何建樹,被人稱為“水庸”。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那些沒有成就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水庸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生成績水庸,從來沒有獲得過任何獎項。
2. 他的工作態度水庸,從不主動承擔額外的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水庸”這個成語與平靜的水面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就像一池靜水,沒有任何波瀾和動力,缺乏進取心和創造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進取心和創造力相關的成語,如“錦上添花”、“爭先恐后”等,可以幫助加深對水庸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總是不認真學習,成績水庸。
2. 初中生(14歲):這個同學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太水庸了。
3. 高中生(17歲):他沒有積極備戰高考,導致成績水庸。
4. 大學生(20歲):他只顧玩樂,學業水庸,沒有任何進步。
5. 成年人(30歲):他一直在同一份工作上沒有進取心,事業水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