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言
基本解釋
記錄言論。《漢書·藝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南朝 梁 沉約 《到著作省謝表》:“珥筆史觀,記言文府。”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楊樹達 《古書疑義舉例續補·記言省曰字例》:“凡記言用‘曰’,此通例也;然古書中多有不用‘曰’字者。”
成語(Idiom):記言
發音(Pronunciation):jì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記住別人的話語或指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記言是由“記”和“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記住別人的話語或指令,并按照其要求行事。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應該謹記他人的教誨或忠告,以便能夠正確地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記言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牢記別人的話,并根據這些話來行動。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和遵循指令的能力。此外,它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謹記他人的忠告或教誨,以便在適當的時候能夠正確地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記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個故事。相傳,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失敗后被困在垓下,最終自殺身亡。在他臨死之前,他交代給自己的妻子虞姬一句話:“我死之后,你要記住我的話,不要為我報仇。”虞姬聽了后默默地記在心里,并按照項羽的遺愿放棄了報仇的念頭。這個故事成為了記言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記言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記”和“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非常聰明,能夠記言行事。
2. 我們要謹記老師的教誨,牢記記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記言這個成語的技巧是將“記”和“言”這兩個字分開記憶。你可以將“記”字與“記憶”聯系起來,表示要記住別人的話。而“言”字則可以與“說話”聯系起來,表示別人的話。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查閱成語詞典或參考相關的學習資料。此外,你還可以嘗試使用成語在日常生活中造句,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記言,不要欺負別人。
2. 初中生:我們要記言,不要隨便許諾別人。
3. 高中生:記言是一個重要的品質,它能夠幫助我們在人際關系中保持信任。
4. 大學生:我一直記言,按照老師的建議努力學習。
5. 成年人:我們要記言,不要輕易做出承諾,而無法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