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遒
成語(Idiom):遒遒
發音(Pronunciation):qiú q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勇武英雄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遒遒一詞源于古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描述。原意為勇猛、英武的樣子。形容人的氣概威武不凡,具有強烈的英雄氣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英勇、威武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氣概或風采,表示其勇敢、豪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遒遒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小說中的宋江是一個英勇的人物,他的形象被描述為“遒遒然有大將之風”。后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英勇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英勇事跡讓人感嘆,真是遒遒之才。
2. 這支隊伍的隊長遒遒之氣,讓人敬佩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遒遒”與“威武”、“勇敢”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英勇、威武相關的成語,如“威風凜凜”、“雄姿英發”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英勇表現令人敬佩,真是遒遒之才。
2.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的勇氣和毅力讓他展現出遒遒之姿。
3. 高中生:他的領導風范遒遒,深受同學們的尊敬和崇拜。
4. 大學生:面對困難,我們要有遒遒之志,勇往直前,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