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德
基本解釋
說話的道德。謂不出口傷人。《1957年曲藝選·雙窩車》:“用不著說些風涼話,年輕人兒說話要留口德。”
成語(Idiom):口德(kǒu dé)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口德是指言行得體、言語有禮貌、言而有信的品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德是由“口”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口指的是言語,德指的是品德。口德表示一個人在言行上得體、有禮貌,并且言而有信。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交往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誠信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德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得體、有禮貌,同時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言行,保持誠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德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注重言行的禮儀和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因此,口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口德很好,從不說粗話。
2. 她言而有信,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口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口德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口”和“德”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口代表言語,德代表品德。通過將這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口德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行和品德相關的成語,如“言而無信”、“禮貌待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口德。
2. 初中生:在班級里,我們要互相尊重,保持良好的口德。
3. 高中生:在社會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良好的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