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刻
成語(Idiom):迂刻(yū kè)
發音(Pronunciation):yū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迂遠而刻板,指思維僵化、固執己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迂刻是由迂遠和刻板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迂遠指思維、行為等偏離常規、迂緩遠離中心的意思;刻板指思維、行為等僵化、固執己見的意思。迂刻形容人思維固執、行為僵化,不愿意接受新觀念或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迂刻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思維保守、固執己見的人。例如,某人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就可以說他迂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迂刻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儒家學者,他的學說被稱為“新學”。新學主張將儒家學說與法家學說相結合,但遭到了當時保守派士人的反對。這些保守派士人認為董仲舒的學說迂遠刻板,不符合儒家經典的原意。因此,后來人們就用“迂刻”來形容那些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觀念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迂刻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沒有固定的順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向迂刻,不肯接受別人的建議。
2. 這位老教授思維迂刻,對新觀念不感興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迂刻與思維僵化、固執己見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思維僵化、固執己見的樣子,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迂回曲折、刻舟求劍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那個同學的想法太迂刻了,不肯接受我的建議。
2. 初中生:有些老人思維比較迂刻,不愿意接受新的科技產品。
3. 高中生:一些政府官員的思維迂刻,不愿意改革現行的政策。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拓寬自己的思維,不要陷入迂刻的固定觀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