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臥
基本解釋
一向眠。《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南朝漢兒爭得一向臥耶?”詳“ 一向眠 ”。
成語(Idiom):一向臥
發音(Pronunciation):yī xiàng w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直躺著不起來,形容人懶散無所作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懶散無所作為,不思進取,一直躺在床上不肯起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一個人長期懶散、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狀態。常用于貶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一向臥”的故事起源于《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林黛玉因為心情不好,整天躺在床上不肯起來。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一個人長期懶散、不思進取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一向”和“臥”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一向臥,從來沒有做過什么實事。
2. 這個懶散的學生一向臥,考試都不用心復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一向臥”與一個人長時間躺在床上不肯起來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紅樓夢》了解成語“一向臥”的故事起源,并學習其他與懶散無所作為相關的成語,如“無所作為”、“庸庸碌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向臥,連作業都不肯寫。
2. 初中生:她整天一向臥,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活動。
3. 高中生:這個學生一向臥,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
4. 大學生:他一向臥,連找工作的動力都沒有。
5. 成年人:他一向臥,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