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坐
成語(Idiom):箕坐
發音(Pronunciation):jī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箕是一種用來揚谷物的工具,形狀像一個斜放的椅子。箕坐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姿勢不端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坐姿不端正、不得體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人的態度或行為不正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箕坐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烝民》一篇中:“箕箕如也,鳩在桑之間。”箕坐的意思就是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這個成語在古代文學中經常出現,用于形容人坐姿不端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箕”和動詞“坐”組成,形容詞“箕坐”用來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坐在椅子上箕坐著,一副懶散的樣子。
2. 會議室里的一位參會者箕坐在座位上,給人一種不正式的感覺。
3. 她箕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零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箕坐”想象成一個人坐在一個斜向的箕上,姿勢歪斜不端正的樣子,幫助記憶該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坐姿和儀態相關的成語,如“垂頭喪氣”、“傲慢無禮”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箕坐在小板凳上,老師告訴他要坐得端正。
2. 小學生:上課時,同學們箕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師的講解。
3. 初中生:他箕坐在教室的后排,看起來很不專注。
4. 高中生:學校的學生會主席箕坐在主席臺上,給人一種不正式的感覺。
5. 大學生:在圖書館里,有些同學箕坐在座位上,看書的效果不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