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鳶
基本解釋
傳說古代木制的形狀像鳶的飛行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墨子 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 漢 王充 《論衡·儒增》:“如木鳶機關備具,與木車馬等,則遂飛不集。” 唐 孫廣 《嘯旨·古木鳶》:“古木鳶,古之善嘯者聞而寫之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 公輸子 削木人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飛, 武侯 作木牛流馬。”
成語(Idiom):木鳶
發音(Pronunciation):mù y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因受到限制而無法展示自己的本領或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鳶是由“木”和“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木”表示木頭,指的是刻有鳶鳥形狀的木頭;“鳶”是指鳥,特指一種形狀像鷹的鳥。成語中的“木鳶”指的是用木頭雕刻的鳶鳥,由于是木制品,無法飛翔,因此無法展示自己的飛行能力。引申為人或事物因受到限制而無法展示自己的本領或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種情況下受到限制,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或能力。也可用于形容某種物品受到限制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木鳶的故事記載不多,但據說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張鳶的木匠,他非常善于雕刻木頭,尤其擅長雕刻鳥的形狀。有一天,一位官員向張鳶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他能夠雕刻一只栩栩如生的鳶鳥。張鳶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挑戰,他用心制作了一只栩栩如生的木鳶,但由于是木制品,無法飛翔。盡管張鳶的雕刻技藝非常出色,但由于材料的限制,他的作品無法展示出真正的飛行能力。從此,人們用“木鳶”來形容因受到限制而無法展示自己的本領或才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是 + 木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個崗位上被束縛得像個木鳶,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2. 這臺電腦配置雖然高,但因為軟件問題,變得像個木鳶,無法正常運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木鳶”:
1. 將“木鳶”這個成語拆解成兩個部分,分別是“木”和“鳶”,然后想象一個用木頭雕刻的鳶鳥,因為是木制品,無法飛翔,所以無法展示自己的本領。
2. 可以將“木鳶”與“受限制”這個含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被束縛的木鳶,無法展翅高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木鳶”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與限制、才能相關的其他成語,如“束手無策”、“無可奈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太難了,我感覺自己像個木鳶,無法完成。
2. 初中生:因為家里的經濟條件有限,我無法參加許多課外活動,感覺自己像個木鳶。
3. 高中生:雖然我有很多創新的想法,但因為學校的規定,無法在校內展示,感覺自己像個木鳶。
4. 大學生:由于我的專業限制,我無法在其他領域發展自己的才能,感覺自己像個木鳶。
5. 成年人:工作中的一些限制讓我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感覺自己像個木鳶。